淺評中國校服文化
來源:天津科技大學 作者:宗天純
【導讀】媒體日前聚焦訪華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參觀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卻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爭:有部分網友對北師大二附中的同學們的校服,確切說是那套寬松的藍白運動服報以強烈的埋怨強烈斥責稱其“太減分了”!這無疑就像一個火苗瞬間攢動點燃了網絡上鋪天蓋地對國內各中學校服的吐槽批評,雖然對是否沿用運動衣各有爭執不分高下,但對于“校服太丑”的指責基本毫無異議。
媒體日前聚焦訪華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參觀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卻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爭:有部分網友對北師大二附中的同學們的校服,確切說是那套寬松的藍白運動服報以強烈的埋怨強烈斥責稱其“太減分了”!這無疑就像一個火苗瞬間攢動點燃了網絡上鋪天蓋地對國內各中學校服的吐槽批評,雖然對是否沿用運動衣各有爭執不分高下,但對于“校服太丑”的指責基本毫無異議。
對于網上的熱議瞬間掀起了新一輪關于中國校服文化是存是留、是創新改革還是傳承傳統的討論,觀點大致歸納可以分為如下兩派。
支持傳承寬松肥大運動服的堅持認為校服誕生的最原始目的是杜絕攀比,防止富裕家庭學生炫耀,同時照顧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不因穿著產生自卑感,努力構建一種相對平等的同學關系。應“均貧富”而產生的校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攀比但無法做到根除。除了對良好生活習慣的塑成上的有益幫助,有網友提到統一的運動校服更有“去性別”的作用。寬大的校服、男女同款的千篇一律,省了攀比也“去了性別”,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地防止了早戀。
而對于持反對意見的人而言,雖然出于方便、實用和統一的考慮,規范化校服帶來的好處不容忽視,但校服統一不能正確展現成長中的性別特點,不利于青春少年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更不利于性別自信的建立,對青少年健康性格的塑造也存在明顯缺陷。在最美好的年紀卻被完全相同肥大不合體不能展現青春活力的校服束縛著總歸是一種缺憾。
紛繁的爭論背后,我們不應該偏持任何一方觀點過激進或過消極的評論一種社會現象。校服固然不能充分展現青少年的活力,缺乏色彩、缺乏創新讓校園過于規范化。但又不能否認校服的統一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學業上,而且寬松運動式的設計更有利于活潑好動的少年參加各種課外活動。除此之外,校服的整齊劃一在一些特定校園文化的展示過程中也流露著一種整齊規范的美成為中國校服文化。
作為孩子,自由成長的環境固然必不可少,適當恰到好處的約束更有利于他們形成自律自覺規范的做事態度。若干年后,當他們從中學校園里畢業,就會深深領悟到有一種無限懷念的青春叫校服。
中國的校園文化伴隨時代的發展應該得到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改良,使其更好地促進青少年的成長,成為一代一代中學生一輩子最美好的回憶。